“大国工匠”艾爱国的新挑战:焊接一根长达18米的轴

2021-12-18

艾爱国按下按钮,卷帘门缓缓升起,门里面的,就是他的“阵地”。

如今,“艾爱国焊接实验室”已成为华菱湘钢园区内的一处工业旅游网红景点,向孩子们科普知识,向年轻人传递“工匠精神”。

2021年6月29日,湘钢焊接顾问艾爱国荣获“七一勋章”,湖南仅此一人,被称为“大国工匠”。

而在此前,艾爱国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把“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做到了极致。
     1969年,19岁的艾爱国扛着行李从湖南的罗霄山脉来到湘江边的湘潭钢铁厂,由知青变为焊工。

今年,艾爱国71岁,6年前就已正式退休,妻子孩子均在广东生活。

华菱湘钢想返聘他为焊接顾问,艾爱国没有丝毫犹豫,只身留在了湘潭,留在了湘钢,留在了这块他已“战斗”52年的“阵地”。

“艾爱国焊接实验室”一角。

匠心的关键

1983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

如何将风口的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成为项目的最大难关。

彼时,还是普通焊工的艾爱国,主动请求一试,他提出采用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当时国内还没有先例。

焊接时需将风口加热到600-700℃的高温。每次焊接试验结束,都是满手的血泡、一身的汗水。

“前期经过了很多次试验,成功的多,失败的少。”艾爱国告诉红网时刻记者,最终领导同意了他的焊接方案。

可到了正式焊接那天,他和团队成员们都傻眼了。

正式风口的体积大一些、重一些,跟他们设想不一样。寒冬腊月,外面鹅毛大雪,艾爱国和同事们用湿棉被挡住身体,用石棉绳缰包住焊枪,连续奋战了6个多小时。

从高炉下来的时候,毛衣毛裤都能拧出汗水。

原本是准备向原冶金工业部报捷,但最终却失败了。没吃晚饭,艾爱国就一个人回到了宿舍。

“感觉很累,主要是心累。澡也没洗,直接躺下了。”艾爱国说,前期准备了那么久,最终却还是没有成功,甚至有人劝他放弃。

艾爱国怎么也睡不着。翻身爬起,连夜给原冶金工业部中南一局的攻关主任写了一份报告,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请求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和反复论证,新方案获得批准。

1984年3月23日,焊接终于成功。经X射线检查,他焊的21个风口全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因在这次攻关中表现突出,艾爱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关键是对工作的热爱,人热爱以后,就能克服苦难,做到极致。”艾爱国说。

艾爱国获得的荣誉摆满了一面墙。

个性”的“老工人”

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华菱湘钢有一面墙,摆满了艾爱国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杯,几十年来,他凭借高超技能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400多个,获得数不清的奖项。

“名头再响,荣誉再多,都是党和国家给的,都是企业培养的。”于艾爱国而言,工人,始终是他给自己的定位。

艾爱国在华菱湘钢工作一辈子,最高职务就是焊接班班长。

今年6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电视画面里,他穿着工作皮鞋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七一勋章”。

如今,返聘回厂的艾爱国仍旧每天按时上下班打卡。一套蓝色工衣,一双黄色翻毛皮鞋总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

有人劝他,这么大年纪了不用每天都来,或者不用打卡,可以晚点再去。

“我是一名老工人,也是一名老党员,我天天准时打卡,其实是想给身边的年轻人看。”艾爱国说,所谓“工匠精神”最关键的是对工作的热爱,人热爱以后,任何事都想把它干好,就能坚持下来,才能克服苦难,做到极致。

艾爱国说,他没有业余爱好。每天下班回家,上了楼就不再下楼,遇到喜欢的书,会一读到底,常常读到深夜。

“这个习惯对身体不好,子女劝了很多次,现在慢慢改了。”但艾爱国对“喜欢的事”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

最近,年过七旬的艾爱国又接到了一项新任务,焊接一根长达18米的轴。

焊接地在河北,轴是德国生产的,抗压强度要达到1500兆帕。

“难度不小,前两天还跟领导说起这事儿,要考虑变型,还要考虑受力情况。”艾爱国说,既然接受了返聘,那就不能畏惧困难。

最近这些天,他每天都会准时到实验室,埋头研究焊接方案。

“用什么样焊接方式,用什么样的焊接材料,不能凭经验,要用数据说话。”前前后后一个多月,艾爱国带着团队一起反复验证。

艾爱国的工作皮鞋。

忐忑”的“日常”

焊接不比其他,必须一次成功,没有试的机会。所以每次艾爱国说,“即便准备得再充分,每一次焊接也都会有些忐忑,怕失败。”

小如工程设备,大到场馆桥梁,1000、10000处焊接点,只要有一处没有焊接好,可能整个工程就会宣告失败。

这背后,或许就会让国家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入“打水漂”。

焊接是否成功并不是说验收时合格就算成功,需要时间去检验。

与其说艾爱国“忐忑”,不如说是一种对科学、对安全的敬畏,以及对工作、对事业的负责。

2012年,艾爱国焊接了一根1米直径、12米长的轴,直到现在,他心中的压力才有所减少。

“因为这么久了都没出什么问题,说明质量过关了。”艾爱国说。

科学,从来不讲情面,每一次焊接,都是一次新的科学冒险。

艾爱国和他背后的“大国工匠的精神”。

只要还能干得动,就要接着干

2018年,国内一家企业向某国际知名电机生产商采购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问题。该国际知名电机生产商派人维修后称,可以管一年。结果三个月就又出现了问题。该企业又请了两家公司维修无果后,向华菱湘钢求援。

领导还是找到了艾爱国,他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到了事故电机旁。

“国家培养了你,关键时刻,就要体现你的价值。”艾爱国说,这种时候就不能考虑自己了,只要还能干得动,就要接着干。

几十年间,他为国家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但他对学生没有特别的要求,“朴实就好。”

如今,艾爱国依旧每天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战斗在湘钢生产科研第一线。

每天早上7点半前上班,下午5点半后下班,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一会我要去焊接培训基地,有几位学生需要指导一下,希望他们能够代表湖南拿到好名次。”采访结束后,艾爱国直奔培训基地,那里的学生正在等着他。